在纽约曼哈顿晨光熹微的校园里,哥伦比亚大学哥特式建筑的阴影下,一个身影步履匆匆,与周围抱着厚重书本的学生并无二致,若将时光倒回数年前,这个身影更常出现在聚光灯下、剑道馆内,身披国家队战袍,手持纤细却充满力量的花剑,在剑道上演绎着电光石火般的攻防,他,就是曾叱咤国际剑坛、被誉为“东方剑客”的费若秋,他已从世界赛场的锋芒毕露,转向常春藤盟校的沉静思索,本次独家专访,我们得以走进费若秋在哥大的求学生活,探寻这位“旅法剑客”如何完成从竞技体育巅峰到学术深造的华丽转身。
巅峰转身:告别赛场的深思
费若秋的击剑生涯堪称传奇,早年远赴法国训练,深受欧洲古典击剑文化的熏陶,又将东方的灵动与智慧融入其中,形成了独特的技战术风格,他曾多次在世界级大赛中斩获佳绩,那柄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的花剑,曾是无数对手的梦魇,就在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,费若秋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:暂别赛场,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位。
谈及这一决定,费若秋的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清晰:“击剑教会我的,远不止如何取胜,它关乎纪律、专注、在瞬息万变中做出最佳判断的智慧,以及如何优雅地面对成败,但这些,我想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验证和深化。”他坦言,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,虽然带来了荣誉,但也让他感到一种“知识上的饥渴”。“身体的能力有峰值,但思维和认知的边界可以不断拓展,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,为自己储备更多未来可能性的‘弹药’。”
选择哥伦比亚大学,费若秋看中的不仅是其世界顶尖的学术声誉,更是纽约这座城市以及哥大本身提供的多元文化环境和跨学科视野。“击剑是一项源于欧洲的古老运动,但它的精神内核——策略、礼仪、勇气——是具有普遍性的,在哥大,我可以接触到来自全球最顶尖的头脑,研究体育管理、心理学、甚至历史哲学,这些都能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击剑,以及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。”
象牙塔内的挑战:从肌肉记忆到思维风暴
从熟悉的剑道踏入陌生的课堂,对费若秋而言并非易事,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学习模式的切换。“以前每天的生活围绕着体能、技术、战术,强调的是身体的记忆和瞬间的反应,而现在,需要长时间静坐阅读文献、撰写论文、参与课堂讨论,考验的是思维的耐力和深度。”他笑着回忆起初到哥大时,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和一小时全英文的学术讨论所感到的“文化冲击”远比在国际赛场上遇到的大。
运动员时期培养的坚韧品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。“设定目标、分解任务、持之以恒——这和准备一场重要比赛在本质上是一样的。”费若秋将训练中的时间管理方法应用到学业中,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,清晨,当许多同学还在睡梦中,他已完成晨练和第一轮阅读;白天穿梭于各堂课程之间;晚上则沉浸在图书馆的静谧中。“竞技体育磨砺出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,让我能更快地适应高强度的学术要求。”
在哥大,费若秋并没有完全割舍与击剑的联系,他成为了校击剑俱乐部的荣誉顾问,偶尔会去指导热爱击剑的同学们。“看到他们眼中对这项运动纯粹的热爱,让我回想起自己最初拿起剑时的激动,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能量的补给,也提醒我勿忘初心。”他将学术所学与击剑实践相结合,尝试从运动心理学、生物力学甚至社会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项运动,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洞见。
东西方文化的再次交融:在纽约重构身份认同
此前在法国的经历,让费若秋对西方文化已有深刻体会,如今在纽约——这座世界文化的大熔炉,他的身份认同经历了又一次重构。“在法国,我更多是以一名‘亚洲剑客’的身份被认知,而在哥大,我的身份首先是‘学生费若秋’,其次才是曾经的运动员,这种剥离了特定运动标签的环境,让我能更自由地探索自我。”
他选修了许多看似与体育无关的课程,如艺术史、国际关系等。“这些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,让我明白体育不仅是竞技,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,是沟通的桥梁,是塑造个体和集体认同的重要元素。”费若秋认为,在哥大的学习,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了击剑作为一项文化遗产的价值,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推广和发展这项运动。
“东方哲学强调‘道’,追求内在的和谐与超越;西方击剑则注重‘术’,讲究规则、策略与实效,我的经历恰好是这两种精神的结合,在哥大,我试图将这种结合提升到理论和思想的层面。”他正在考虑未来是否将这方面的思考系统化,或许成为他学术研究的一个方向。
未来蓝图:以知识之剑开拓新天地

对于未来,费若秋保持开放的态度,他并未明确表示是否会重返职业赛场,而是更倾向于一种融合了竞技、学术和推广的多元路径。“无论是作为运动员、学生,还是未来的体育从业者,核心都是不断学习、成长和贡献。”
他关注着全球体育产业的变化,特别是科技如何改变训练方式、数据如何优化运动员表现、体育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发展等议题。“哥大提供的知识工具,让我有能力去思考和应对这些前沿问题,或许有一天,我会致力于推动击剑运动的创新与发展,或者更广泛地参与到体育教育事业中。”
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是一条勇于突破舒适区、不断追寻生命广度和深度的道路,它向人们展示,一名顶尖运动员的价值,不仅在于金牌和奖杯,更在于其身上所蕴含的追求卓越、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,这种力量,可以让他不仅在剑道上所向披靡,也能在学术的殿堂里游刃有余。

采访的最后,费若秋站在哥大图书馆的台阶上,眺望着远方,身后是沉淀了数百年智慧的象牙塔,面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都市,他手中虽已无实体之剑,但知识、阅历与跨文化的洞察力,已为他锻造出一柄更为锋利、也更恒久的心灵之剑,这柄剑,将助他在人生的新赛场上,继续披荆斩棘,开拓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,他的故事,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畴,成为一个关于勇气、智慧与终身学习的生动注脚。
评论